
skbr3細胞(人乳腺腺癌細胞)
- 來源:乳腺;乳房;肋膜滲出液轉移灶
- 細胞特征:貼壁細胞 , 上皮細胞樣
- 培養(yang) 基:McCoy’s 5A+10% FBS+1% P/S
- 其他:HER2/c-erb-2基因產(chan) 物過表達,是研究HER2陽性乳腺癌的重要模型
SK-BR-3細胞係於(yu) 1970年由Trempe G和Old L.J從(cong) 一名43歲白人a+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胸腔積液中分離。該患者曾接受放療、類固醇、環磷酰胺和5-氟尿嘧啶的治療。SK-BR-3細胞係過表達HER2/c-erb-2基因產(chan) 物,是研究HER2陽性乳腺癌的重要模型。
SK-BR-3細胞係是一種具有84條模式染色體(ti) 的超三倍體(ti) 人類細胞係,其中34%的細胞具有84條染色體(ti) ,28%的細胞具有80條染色體(ti) ,7.3%的細胞具有更高的倍性。skbr3細胞係的染色體(ti) 組成非常複雜,35%-40%的染色體(ti) 由結構改變的標記染色體(ti) 組成。標記物包括 der(1)t(1;21)(p13;q21)、del(2)(q13)和t(7pter-cen--?),這些標記物僅(jin) 在部分細胞中存在,標記的起源尚不清楚。大多數細胞含有三條正常的X染色體(ti) 和五條或更多的N7染色體(ti) ,而正常的N1、N14和N17通常缺失。
skbr3細胞人乳腺腺癌細胞特性特征
分子特征:HER2/c-erb-2基因產(chan) 物過表達,是研究HER2陽性乳腺癌的重要模型
亞(ya) 顯微結構特征:包括微絲(si) 和橋粒、肝糖原顆粒、大溶酶體(ti) 、成束的細胞質纖絲(si)
致瘤性和轉移特征:在裸鼠中可形成分化不良的腺癌;原始轉移部位為(wei) 胸腔積液
抗原表達:A型血;Rh+;HLA A11、Bw22(+/-)、B40、B18
同工酶:AK-1,1-2;ES-D,1;G6PD,B;GLO-I,2;PGM1,1-2;PGM3,1;
skbr3細胞參數表
細胞名稱 | SK-BR-3 [SKBR3] (人乳腺腺癌細胞) |
別稱 | SK-Br-3; Sk-Br-3; SK BR 03; SKBR-3; SKBr-3; SK-BR3; SKBr3; SkBr3; SKBR3 |
種屬 | 人 |
組織來源 | 乳腺;乳房;肋膜滲出液轉移灶 |
細胞類型 | 腫瘤細胞 |
腫瘤類型 | 乳腺癌細胞 |
患者信息 | 女性;43歲;白種人 |
建係情況 | 1970年;由Trempe G和Old L.J建立 |
生長特性 | 貼壁細胞 |
細胞形態 | 上皮細胞樣 |
培養基 | McCoy's 5A或RPMI 1640 + 10% FBS + 1% 青黴素/鏈黴素 |
培養環境 | 95%空氣 + 5% CO2, 37°C |
傳代比例 | 1:2-1:4 |
換液頻率 | 2-3次/周 |
倍增時間 | ~48-72小時 |
飽和密度 | 約1.5 x 10^5 cells/cm² |
凍存液 | 55% 基礎培養基 + 40% FBS + 5% DMSO;液氮 |
分子特征 | HER2狀態 過表達;ER/PR狀態 陰性;p53狀態 突變;EGFR狀態 表達;E-cadherin 表達 |
相關基因 | ERBB2, GRB7高表達 |
生物安全 | BSL-1 |
致瘤性 | 在裸鼠中形成分化不良的腺癌 |
轉移特性 | 原始轉移部位為胸腔積液 |
抗原表達 | 血型A; Rh+; HLA A11, Bw22(+/-), B40, B18 |
亞顯微結構 | 微絲和橋粒、肝糖原顆粒、大溶酶體、成束的細胞質纖絲 |
表麵標誌 | CK7, CK8/18 表達 |
同工酶譜 | AK-1, 1-2; ES-D, 1; G6PD, B; GLO-I, 2; PGM1, 1-2; PGM3, 1 |
藥物敏感 | 對靶向HER2的藥物(如曲妥珠單抗)敏感 |
支原體檢測 | 陰性 |
注意事項 | 1. 從冷凍狀態恢複速度慢,初期附著較輕 |
2. 培養過程中可能出現漂浮細胞,需要特別處理 | |
3. 傾向於相互堆積,不要讓細胞過度生長 | |
4. 患者曾接受過放射、類固醇、環磷酰胺和5-氟尿嘧啶治療 |
培養教程
skbr3人乳腺腺癌細胞培養教程
複蘇過程
SK-BR-3細胞從(cong) 冷凍狀態複蘇較慢,初期附著情況較輕。複蘇後,保持細胞靜置48小時,以便SK-BR-3細胞充分貼壁,不進行任何操作。
如果觀察到大量漂浮的SK-BR-3細胞,可以使用台盼藍檢查其活性。
對於(yu) 活細胞,通過輕柔離心(125xg,5-7分鍾)進行收集,然後將細胞懸液放回培養(yang) 容器中。
日常培養
傳(chuan) 代比例: 對於(yu) SK-BR-3細胞,推薦使用1:2至1:4的傳(chuan) 代比例。
換液頻率: 每周2-3次。
倍增時間: SK-BR-3細胞的倍增時間約為(wei) 48-72小時。
傳(chuan) 代時機: 避免SK-BR-3細胞過度生長,建議在細胞匯合度達到70-80%時進行傳(chuan) 代。
傳代步驟
吸出SK-BR-3細胞的原培養(yang) 液。
加入2 mL PBS輕輕潤洗細胞,吸出廢棄液體(ti) 。
加入1 mL 0.25%胰蛋白酶溶液(含EDTA),輕輕晃動培養(yang) 瓶。
在37°C孵育2-3分鍾,待SK-BR-3細胞脫落。
加入等體(ti) 積的含血清培養(yang) 基以終止消化。
收集細胞懸液,使用1000 rpm離心5分鍾。
棄上清,用新鮮培養(yang) 基重懸SK-BR-3細胞。
按1:2至1:4的比例將SK-BR-3細胞接種到新培養(yang) 瓶中。
特殊注意事項
細胞生長: SK-BR-3細胞傾(qing) 向於(yu) 相互堆積,避免細胞過度生長,確保培養(yang) 基和傳(chuan) 代操作適時進行。
漂浮細胞: 在培養(yang) 過程中,SK-BR-3細胞可能會(hui) 出現漂浮現象。處理方法包括:
使用台盼藍檢查漂浮SK-BR-3細胞的活性。
通過輕柔離心收集漂浮的SK-BR-3細胞,保留它們(men) ,避免丟(diu) 棄。
在換液或傳(chuan) 代時,將漂浮細胞與(yu) 附著細胞一起放回培養(yang) 容器中。
細胞貼壁: SK-BR-3細胞在複蘇後的初期通常以小斑塊或細胞群形式附著,漂浮細胞可能較多。給予SK-BR-3細胞充分時間貼壁,避免頻繁操作和過度觀察。
生長促進: 如果SK-BR-3細胞生長緩慢,可以采用半換液方式促進細胞生長。
凍存條件
凍存液: 55%基礎培養(yang) 基 + 40%胎牛血清(FBS) + 5%二甲基亞(ya) 硫酰胺(DMSO)。儲(chu) 存溫度: 液氮。
複蘇和培養中常見問題處理
複蘇速度: SK-BR-3細胞從(cong) 冷凍狀態恢複速度較慢,初期附著較輕,可能需要幾天時間才完全貼壁。
漂浮細胞: 初期可能會(hui) 有大量漂浮的SK-BR-3細胞,處理時應通過輕柔離心保留這些細胞,並在後續換液或傳(chuan) 代過程中將其放回培養(yang) 容器中。
相關資料
STR鑒定及相關
Amelogenin | X |
CSF1PO | 12 |
D2S1338 | 20,25 |
D3S1358 | 17 |
D5S818 | 9 (MSKCC) |
9,12 (AddexBio=C0006007/65; ATCC=HTB-30; CCRID; CLS=300333; DSMZ=ACC-736; Technion Genomics Center BCF; KCLB=30030; PubMed=25877200; PubMed=28889351; RCB=RCB2132) | |
D7S820 | 9,12 |
D8S1179 | 11,12 (CLS=300333) |
12 (ATCC=HTB-30; CCRID; DSMZ=ACC-736; Technion Genomics Center BCF; MSKCC; PubMed=25877200) | |
D13S317 | 11 (Technion Genomics Center BCF) |
11,12 (AddexBio=C0006007/65; ATCC=HTB-30; CCRID; CLS=300333; DSMZ=ACC-736; KCLB=30030; MSKCC; PubMed=25877200; PubMed=28889351; RCB=RCB2132) | |
D16S539 | 9 |
D18S51 | 10,13 |
D19S433 | 14 |
D21S11 | 30,30.2 |
FGA | 20 |
Penta D | 9,12 |
Penta E | 10,11 |
TH01 | 8,9 |
TPOX | 8,11 |
vWA | 1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