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BT-20細胞(人乳腺癌細胞)
- 來源:乳腺;侵襲性導管癌
- 細胞特征:貼壁細胞 , 上皮細胞樣
- 培養(yang) 基:MEM(含NEAA)+10% FBS+1% P/S
- 其他:基因表達:WNT3、WNT7B癌基因;受體(ti) 狀態:三陰性(ER-、PR-、HER2-)
BT20細胞係於(yu) 1958年從(cong) 一位74歲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腫瘤中分離,科學家通過將腫瘤組織切片時從(cong) 腫瘤中溢出的細胞建立此乳腺癌細胞係。
BT20細胞係被歸類為(wei) 三陰性乳腺癌細胞係不表達雌激素受體(ti) (ER)、孕激素受體(ti) (PR)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(ti) 2(HER2)。BT20細胞在乳腺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(yi) ,且曾經因支原體(ti) 汙染問題而於(yu) 1972年進行了清除處理。BT-20細胞係對腫瘤壞死因子α(TNF-α)表現出抑製生長的敏感性。
BT20細胞可能缺失染色體(ti) N3、N4、N9、N13、N14和X,並且具有某些染色體(ti) 異常,如der(11)t(11;?)(q25;?)、der(1)t(1;3)(p22?;p13?)(M2)和der(2)t(2;?)(q37;?)(M5)。
BT-20細胞特性特征
BT20細胞是人類三陰性乳腺癌細胞
致瘤性: BT20細胞在裸小鼠身上致瘤,形成II級腺癌
抗原表達: HLA A1、Bw16(+/-)
同工酶: AK-1,1-2;ES-D,1;G6PD,B;GLO-I,1-2;PGM1,1;PGM3,1
基因表達: BT20細胞表達WNT3和WNT7B癌基因[PubMed:8168088]
雌激素受體(ti) : BT20細胞對雌激素受體(ti) (ER)呈陰性,但表達缺失外顯子5的雌激素受體(ti) mRNA
生長抑製: 腫瘤壞死因子α(TNF-α)能夠抑製BT-20細胞的生長
BT-20細胞參數表
細胞名稱 | BT-20細胞(人乳腺癌細胞) |
細胞別稱 | BT 20; BT20; |
組織來源 | 乳腺 |
細胞類型 | 三陰性乳腺癌細胞 |
形態 | 上皮樣細胞,貼壁生長 |
分離信息 | 1958年,E.Y. Lasfargues 和 L. Ozzello |
患者信息 | 74歲白人女性 |
培養基 | 90% MEM + 10% FBS + 1% 雙抗 |
培養環境 | 37℃,95%空氣,5%CO2 |
傳代方法 | 1:2至1:4比例,每2-3天傳代一次 |
凍存液 | 免程序降溫細胞凍存液(低血清) |
倍增時間 | 70小時 (PubMed=25984343); 66.15小時 (JWGray panel) |
基因表達 | WNT3、WNT7B癌基因; |
雌激素受體 | 對雌激素受體(ER)呈陰性,但表達缺失外顯子5的雌激素受體mRNA |
受體狀態 | 三陰性(ER-、PR-、HER2-) |
生長抑製 | TNF-α抑製細胞生長 |
致瘤性 | 在裸小鼠上形成II級腺癌 |
抗原表達 | HLA A1、Bw16(+/-) |
同工酶 | AK-1,1-2;ES-D,1;G6PD,B;GLO-I,1-2;PGM1,1;PGM3,1 |
支原體汙染 | 1972年初發現並消除 |
應用 | 乳腺癌和免疫生態學研究 |
培養教程
BT-20人乳腺癌細胞培養教程
BT-20細胞複蘇
將凍存的BT-20細胞在37°C水浴中快速解凍(1-2分鍾)。
將解凍後的BT-20細胞懸液轉移到含有預熱培養(yang) 基的培養(yang) 瓶中。
24小時後更換新鮮培養(yang) 基以去除DMSO。
常規培養
每2-3天更換一次培養(yang) 基,確保BT-20細胞獲得足夠的營養(yang) 和生長空間。
當BT-20細胞密度達到80-90%時進行傳(chuan) 代。
使用0.25% 胰蛋白酶-EDTA消化BT-20細胞,時間控製在2-3分鍾。
傳代方法
按1:2至1:4的比例傳(chuan) 代BT-20細胞。
輕輕吹打BT-20細胞,使其分散成單細胞懸液。
將適量BT-20細胞接種到新的培養(yang) 瓶中。
BT-20細胞凍存
使用免程序降溫細胞凍存液(低血清)。
BT-20細胞密度約為(wei) 1-2 × 10^6 cells/mL。
緩慢降溫,最終保存在液氮中。
注意事項
定期檢查:定期檢查BT-20細胞形態和生長狀況。
避免過度生長:避免BT-20細胞過度生長或長期處於(yu) 高密度狀態。
汙染控製:定期進行支原體(ti) 檢測。
低傳(chuan) 代次數:使用低傳(chuan) 代次數的BT-20細胞進行實驗。
相關資料
STR鑒定及相關
Amelogenin | X |
CSF1PO | 12 |
D2S1338 | 19 |
D3S1358 | 17 |
D5S818 | 12 |
D7S820 | 10 |
D8S1179 | 12 |
D13S317 | 11 |
D16S539 | 11 (PubMed=25877200) |
11,14 (AddexBio=C0006014/4910; ATCC=HTB-19; CCRID=1101HUM-PUMC000335; CLS=300130; Cosmic-CLP=906801; PubMed=28889351) | |
D18S51 | 17 |
D19S433 | 15 |
D21S11 | 28,29 |
FGA | 22,24 |
Penta D | 10,11 |
Penta E | 11,13 |
TH01 | 7,9.3 |
TPOX | 11 |
vWA | 16,1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