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snu398細胞係(人肝癌細胞)
- 來源:肝髒
- 細胞特征:貼壁細胞 , 上皮細胞樣
- 培養(yang) 基:RPMI-640+10% FBS+1% P/S
- 其他:抗原表達特征:血型:O型;Rh因子:陽性
SNU398細胞係於(yu) 1990年由J.-G. Park及其同事從(cong) 一名韓國患者的間變性肝細胞癌中提取,患者接受了脂質偶聯阿黴素和絲(si) 裂黴素C的經導管動脈栓塞治療。
SNU398細胞最初在含有5%熱滅活胎牛血清的ACL-4培養(yang) 基中培養(yang) ,建立細胞係後,培養(yang) 物被轉移至含有10%熱滅活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養(yang) 基中繼續培養(yang) 。
snu398細胞係特性特征
SNU398細胞是非整倍體(ti) ,具有模態編號62。
抗原表達特征:血型:O型;Rh因子:陽性
形態學特征:培養(yang) 的細胞呈多核狀態、保留原始腫瘤中胞漿內(nei) 透明球的產(chan) 生特性
分子生物學特征:通過Southern blot雜交技術檢測到乙型肝炎病毒(HBV)DNA、未觀察到HBV基因組RNA的表達
原發腫瘤特征:單發結節,伴有結節周圍延伸、組織學上歸類為(wei) 小梁型
snu398細胞係參數表
細胞名稱 | SNU398細胞係(人肝癌細胞) |
細胞來源 | 人源;肝髒(間變性肝細胞癌) |
建立年份/者 | 1990年;J.-G. Park及其同事 |
患者治療史 | 經導管動脈栓塞(脂質偶聯阿黴素和絲裂黴素C) |
形態生長特性 | 上皮細胞樣;貼壁生長 |
細胞代數 | 10代以內; |
推薦培養基 | RPMI 1640 + 10% FBS + PS |
傳代條件 | 比例1:2;細胞密度80%-90%時 |
培養環境 | 37°C;5% CO2 |
抗原表達 | O型血;Rh陽性 |
病毒檢測 | HBV DNA陽性;HBV RNA陰性 |
原發腫瘤 | 單發結節,周圍延伸;小梁型 |
特殊特性 | 保留胞漿內透明球產生特性 |
主要用途 | 肝癌基礎研究和藥物篩選 |
凍存方法 | 基礎培養基 + 5% DMSO + 20% FBS |
培養教程
snu398細胞係培養教程
細胞複蘇
從(cong) 液氮中取出含1 mL SNU398細胞懸液的凍存管,迅速轉移至37℃的水浴中。
在水浴中輕輕搖動凍存管,直至SNU398細胞完全解凍(約1-2分鍾)。
將解凍後的SNU398細胞懸液轉移至含4 mL培養(yang) 基的離心管中,輕輕混合。
以1000 rpm離心4分鍾,棄去上清液。
加入1-2 mL培養(yang) 基,輕輕吹打混勻SNU398細胞。
將SNU398細胞懸液轉移到含適量培養(yang) 基的培養(yang) 瓶中,或加入6 cm培養(yang) 皿中,培養(yang) 過夜。
第二天更換培養(yang) 基,並檢查SNU398細胞密度。
細胞傳代
當SNU398細胞密度達到80%-90%時進行傳(chuan) 代。
棄去培養(yang) 上清液,用無鈣鎂離子的PBS潤洗SNU398細胞1-2次。
加入1 mL消化液(0.25% Trypsin-0.02% EDTA),覆蓋SNU398細胞。
將培養(yang) 瓶置於(yu) 37℃培養(yang) 箱中,消化1-3分鍾,觀察SNU398細胞的消化情況。
當SNU398細胞大部分變圓並脫落時,取出培養(yang) 瓶,輕輕敲打瓶壁以幫助細胞脫落。
加入2-3 mL完全培養(yang) 基終止消化,輕輕吹打混勻SNU398細胞。
將SNU398細胞懸液轉移至無菌離心管,1000 rpm離心5分鍾,棄去上清液。
加入1-2 mL培養(yang) 基,輕輕吹打混勻SNU398細胞。
按1:2比例將SNU398細胞懸液分至新的培養(yang) 皿或瓶中,繼續培養(yang) 。
細胞凍存
收集狀態良好的SNU398細胞,將細胞懸液轉移至無菌離心管。
以1000 rpm離心4分鍾,棄去上清液,用PBS清洗SNU398細胞一次。
棄盡PBS後進行SNU398細胞計數。
根據SNU398細胞數量加入無血清凍存液,使細胞密度達到5×10^6~1×10^7/mL,輕輕混勻。
每支凍存管中加入1 mL SNU398細胞懸液,做好標識。
將凍存管置於(yu) -80℃冰箱,24小時後轉入液氮罐儲(chu) 存。
記錄SNU398細胞凍存管位置以便後續取用。
相關資料
- HUH-7人肝癌細胞係實驗過程中的常見疑問
- 問:HUH-7細胞是如何被建立的?答:HUH-7細胞係由Nakabayashi等人建立,源...
- 掌握HepG2細胞培養技巧:常見問題一覽
- 摘要:HepG2細胞是一種來源於人肝癌的細胞係,在肝癌研究、藥物篩選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價...
- 查看完整內容 >
STR鑒定及相關
Amelogenin | X,Y |
CSF1PO | 13 |
D2S1338 | 19 |
D3S1358 | 17 |
D5S818 | 12 |
D7S820 | 10,11 |
D8S1179 | 12 |
D13S317 | 11 |
D16S539 | 10,14 |
D18S51 | 15 (PubMed=25877200) |
15,19 (ATCC=CRL-2233) | |
D19S433 | 14,14.1 |
D21S11 | 29 |
FGA | 22,23 (KCLB=00398) |
23 (ATCC=CRL-2233; PubMed=25877200) | |
Penta D | 14 |
Penta E | 12 |
TH01 | 7,9 (ATCC=CRL-2233; Cosmic-CLP=1240217; PubMed=25877200) |
8,9 (KCLB=00398) | |
9 (PubMed=31378681) | |
TPOX | 11 |
vWA | 17,1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