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NOMO-1細胞係源自一名31歲女性患者的骨髓樣本,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(AML FAB M5a)並經曆了二次複發。NOMO-1細胞被廣泛用於(yu) AML研究,特別是因為(wei) 其細胞質中表現出顯著的溶菌酶活性和吞噬能力。
NOMO1細胞係特性特征
NOMO1細胞表現出強的溶菌酶活性和吞噬活性,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。
NOMO-1細胞對TPA(12-O-辛基苯並[a]芘)誘導分化有反應,能夠在特定條件下向成熟細胞轉化。
基因變異:NOMO-1細胞攜帶t(9;11)(p22;q23)染色體(ti) 易位,導致KMT2A-MLLT3(MLL-AF9)基因融合突變
NOMO1細胞係參數表
細胞名稱 | NOMO1細胞係(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細胞係) |
細胞別稱 | Nomo-1; NOMO1 |
組織來源 | 骨髓 |
疾病特征 | 急性髓係白血病(AML FAB M5a) |
細胞形態 | 圓形單顆、懸浮 |
生長特性 | 懸浮生長 |
倍增時間 | 約35-48小時 |
細胞代數 | 10代以內 |
支原體檢測 | 陰性 |
培養基 | RPMI-1640 + 10% FBS + 1% P/S |
培養條件 | 氣相:95%空氣 + 5%二氧化碳;溫度:37℃ |
凍存條件 | 55% 基礎培養基 + 40% FBS + 5% DMSO,液氮儲存 |
傳代比例 | 1:2 - 1:3 |
換液頻次 | 每2-3天一次 |
生物安全等級 | BSL-1 |
細胞保藏中心 | DSMZ; ACC-542 |
培養教程
NOMO1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細胞係培養教程
NOMO1細胞複蘇
收到凍存的NOMO1細胞後,首先檢查凍存管的完好性。準備好完全培養(yang) 基RPMI-1640,加入10%胎牛血清(FBS)和1%青黴素-鏈黴素(P/S)作為(wei) 抗生素。
將NOMO1細胞凍存管迅速放入37℃的水浴中,輕輕搖動,解凍時間約1-2分鍾。解凍後,立即將細胞懸液轉移到含有4 mL預熱的培養(yang) 基中,輕輕混勻。
將混勻後的NOMO1細胞懸液置於(yu) 1000 rpm離心3分鍾,棄去上清。重新加入1-2 mL新鮮的完全培養(yang) 基,輕輕吹打使細胞均勻分散。
將細胞懸液轉移至T25培養(yang) 瓶,加入適量培養(yang) 基,並將培養(yang) 瓶置於(yu) 37℃、5% CO₂的培養(yang) 箱中培養(yang) 過夜。複蘇後第3天,檢查NOMO1細胞狀態並更換培養(yang) 基。
NOMO1細胞傳代
當NOMO1細胞密度達到80%-90%時,可以進行傳(chuan) 代。傳(chuan) 代通常每2-3天進行一次。
小心棄去舊的培養(yang) 基,用無鈣鎂的PBS緩衝(chong) 液清洗一次,以去除殘留培養(yang) 基中的代謝廢物。
加入0.25%胰蛋白酶至培養(yang) 瓶中,使NOMO1細胞脫附。當細胞開始回縮並變圓時,立即加入新鮮的完全培養(yang) 基中止消化過程。
將消化後的NOMO1細胞懸液轉移至15 mL離心管中,在1000 rpm下離心5分鍾。棄去上清液,並用12 mL的完全培養(yang) 基重新懸浮NOMO1細胞。
按1:2至1:3的比例分瓶傳(chuan) 代。例如,將一個(ge) T25培養(yang) 瓶中的NOMO1細胞分配到兩(liang) 個(ge) 新的T25瓶中。細胞分瓶後,繼續在37℃、5% CO₂的培養(yang) 箱中培養(yang) 。
NOMO1細胞凍存
當NOMO1細胞達到80%覆蓋率並且狀態良好時,可以進行凍存操作。
按照傳(chuan) 代步驟清洗並消化NOMO1細胞。
將消化後的NOMO1細胞用凍存液重懸,凍存液通常為(wei) 90%胎牛血清和10%二甲基亞(ya) 碸(DMSO)的混合物。每個(ge) 凍存管中加入適量的NOMO1細胞懸液。
將凍存管先置於(yu) -20℃環境下預凍1-2小時,再轉移至-80℃冰箱過夜。最終將凍存管轉移至液氮中長期保存。
注意事項
收到NOMO1細胞後,應立即檢查包裝是否破損,確保無液體(ti) 泄漏。
在處理NOMO1細胞過程中,所有接觸表麵必須用75%酒精消毒,防止汙染。
操作應在無菌條件下進行,避免細菌、真菌等微生物汙染NOMO1細胞。
定期觀察並記錄NOMO1細胞狀態,包括細胞形態和增殖速率等。
確保使用相同的培養(yang) 基配方,以避免因環境變化引起的NOMO1細胞生長問題。
相關資料
STR鑒定及相關
Amelogenin | X |
CSF1PO | 11,12 |
D2S1338 | 17,23 |
D3S1358 | 15,17 |
D5S818 | 11,13 |
D7S820 | 8,10 |
D8S1179 | 13,14 |
D13S317 | 8,10 |
D16S539 | 9,11 |
D18S51 | 17,21.2 (DSMZ=ACC-542) |
17,22 (PubMed=25877200) | |
D19S433 | 13,14 |
D21S11 | 29,32.2 |
FGA | 21,22 |
Penta D | 9,12 |
Penta E | 15,17 |
TH01 | 6,9 |
TPOX | 8,12 |
vWA | 17,1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