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u87mg細胞 (人腦星形膠質母細胞瘤細胞)
- 來源:星形膠質母細胞瘤
- 細胞特征:貼壁細胞 ,上皮細胞樣;該細胞容易聚團,可使用多聚-L-賴氨酸包被培養(yang) 瓶;細胞有容易成團聚集的特性,注意盡量吹散細胞並注意細胞密度不宜過高,密度較高時容易聚團或漂浮。
- 培養(yang) 基:生長培養(yang) 基:MEM(含NEAA)+10% FBS+1% P/S
- 其他:同工酶AK-1,1;ES-D,1;G6PD,B;GLO-I,1;Me-2,1;PGM1,2;PGM3,1
U-87 MG人腦星形膠質母細胞瘤細胞是一種具有上皮形態的細胞係,從(cong) 一名男性患者的惡性膠質瘤中分離出來,可能患有膠質母細胞瘤。用於(yu) 神經科學和免疫腫瘤學研究。
u87mg細胞係為(wei) 亞(ya) 二倍體(ti) ,模式染色體(ti) 數為(wei) 44,出現在48%的細胞中,並具有高達5.9%的高倍性率。U-87 MG細胞係包含12個(ge) 標記物,包括der(1)t(1;3)(p22;q21)、der(16)t(2;p12)、del(9)(p13)等,標記der(1)在大多數細胞中具有兩(liang) 個(ge) 拷貝。正常的X染色體(ti) 隻有一個(ge) 拷貝,N1,N6和N9染色體(ti) 沒有找到。
U-87 MG細胞係具有致瘤性,在裸鼠皮下接種後能夠成瘤。其同工酶譜為(wei) AK-1,1;ES-D,1;G6PD,B;GLO-I,1;Me-2,1;PGM1,2;PGM3,1。通過STR圖譜、Y染色體(ti) 圖譜和Q帶分析,確認該細胞係起源於(yu) 雄性,且可能為(wei) 中樞神經係統起源的膠質母細胞瘤(Allen,2016)。
u87mg細胞由Ponten J等於(yu) 1966年至1969年間建立,支原體(ti) 汙染於(yu) 1975年9月消除。U-87 MG細胞適用於(yu) 3D細胞培養(yang) 、神經科學和免疫腫瘤學研究,也是合適的轉染宿主。
u87mg細胞特性
U-87 MG細胞係具有上皮形態。
該細胞係為(wei) 亞(ya) 二倍體(ti) ,模式染色體(ti) 數為(wei) 44,出現在48%的細胞中,高倍性率為(wei) 5.9%。
細胞係具有12個(ge) 標記物,包括der(1)t(1;3)(p22;q21)、der(16)t(2;p12)、del(9)(p13)等。
標記der(1)在大多數細胞中具有兩(liang) 個(ge) 拷貝,隻有一個(ge) 拷貝的正常X染色體(ti) ,N1,N6和N9沒有找到。
裸鼠皮下接種可成瘤。
同工酶:AK-1,1;ES-D,1;G6PD,B;GLO-I,1;Me-2,1;PGM1,2;PGM3,1。
U-87 MG細胞適用於(yu) 3D細胞培養(yang) 、神經科學和免疫腫瘤學研究,也是合適的轉染宿主。
u87mg細胞參數表
細胞名稱 | U-87 MG人腦星形膠質母細胞瘤細胞 (STR鑒定正確) |
細胞簡稱 | U-87MG; U-87 MG; U87 MG; U-87-MG; U87-MG; U87MG; U-87; U87; 87 MG; 87MG |
種屬來源 | 人 |
組織來源 | 腦 |
疾病特征 | 腦星形膠質母細胞瘤 |
細胞形態 | 上皮細胞樣 |
生長特性 | 貼壁生長 |
細胞代數 | 10代以內 |
染色體數 | 亞二倍體,模式染色體數為44,出現在48%的細胞中 |
高倍性率 | 5.90% |
標記物 | 12個,包括der(1)t(1;3)(p22;q21)、der(16)t(2;p12)、del(9)(p13)等 |
特殊染色體 | 標記der(1)在大多數細胞中具有兩個拷貝;隻有一個拷貝的正常X染色體,N1,N6和N9染色體沒有找到 |
致瘤性 | 在裸鼠皮下接種1×10^7細胞可成瘤 |
同工酶譜 | AK-1,1;ES-D,1;G6PD,B;GLO-I,1;Me-2,1;PGM1,2;PGM3,1 |
起源確認 | STR圖譜、Y染色體圖譜和Q帶分析確認起源於雄性 |
文獻支持 | 可能是中樞神經係統起源的膠質母細胞瘤(Allen,2016) |
主要用途 | 神經科學和免疫腫瘤學研究、3D細胞培養、轉染宿主 |
包裝規格 | T25培養瓶或1mL凍存管 |
細胞數量 | >1x10^6 細胞 |
培養基 | MEM(含NEAA)+10% FBS+1% P/S |
培養環境 | 37℃,95%空氣+5% CO2 |
傳代比例 | 1:2-1:4,每2-3天換液一次 |
傳代周期 | 36-72小時 |
凍存條件 | 60%基礎培養基+30% FBS + 10% DMSO,液氮儲存 |
生物安全等級 | 1 |
保藏機構 | ATCC; HTB-14 ECACC; 89081402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細胞資源中心 |
其他細胞係 | U-118 MG、U-138 MG、U-373 MG等 |
培養教程
u87mg人腦星形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培養教程
細胞複蘇
解凍後,將含有1 mL 細胞懸液的凍存管中的細胞懸液緩慢加入含有4-6 mL 完全培養(yang) 基的離心管中,輕輕混合均勻。
在1000 RPM 條件下離心3-5 分鍾,棄去上清液。
重新懸浮細胞沉澱,將細胞懸液加入含有6-8 mL 完全培養(yang) 基的培養(yang) 瓶或培養(yang) 皿中。
將培養(yang) 瓶或培養(yang) 皿放入37°C培養(yang) 箱中,培養(yang) 過夜。
傳代步驟
當U-87 MG細胞密度達到70%-80%時進行傳(chuan) 代。
準備好新的培養(yang) 瓶或培養(yang) 皿,以及所需的傳(chuan) 代培養(yang) 基(MEM培養(yang) 基含有NEAA、10% FBS、1% P/S)。
棄去舊的培養(yang) 基,用不含鈣、鎂離子的PBS輕輕衝(chong) 洗細胞1-2 次,使細胞表麵清潔。
向培養(yang) 瓶中加入適量的0.25% 胰蛋白酶-0.53 mM EDTA 消化液(T25 瓶約1-2 mL,T75 瓶約2-3 mL),放置於(yu) 37°C培養(yang) 箱中消化1-2 分鍾(需要視覺觀察消化情況)。
當絕大多數細胞變圓並脫落時,立即將培養(yang) 瓶拿回操作台,輕輕敲擊幾下促進細胞的分散。
加入3-4 mL 含10% FBS的培養(yang) 基終止消化作用。
將消化後的細胞收集到離心管中,以1000 RPM 離心5分鍾,棄去上清液。
補加1-2 mL 培養(yang) 基,輕輕懸浮混勻。
按照1:2 的比例將細胞懸液分配到新的培養(yang) 瓶或培養(yang) 皿中,加入6-8 mL 新鮮配置的完全培養(yang) 基。
將培養(yang) 瓶或培養(yang) 皿放入37°C培養(yang) 箱中繼續培養(yang) 。
凍存步驟
在細胞生長狀態良好時進行細胞凍存。
棄去培養(yang) 基,用PBS洗滌瓶底1-2 次,使細胞表麵清潔。
加入1 mL 胰蛋白酶消化液(0.25%)至瓶中,放置於(yu) 37°C培養(yang) 箱中消化1-2 分鍾,直到細胞大多數變圓並脫落。
加入2 mL 完全培養(yang) 基終止消化作用,輕輕懸浮混勻。
離心5分鍾以1000 RPM 速度離心,去除上清液。
加入適量含10% DMSO的完全培養(yang) 基,使DMSO最終濃度達到10%。
按每管至少1x10^6 個(ge) 細胞的數量,將細胞懸液分裝到凍存管中。
記錄凍存管的標識信息。
將凍存管置於(yu) 程序降溫盒中快速冷卻,然後轉移到液氮罐中長期存儲(chu) 。
相關資料
STR鑒定及相關
Amelogenin | X |
CSF1PO | 10,11 |
D2S1338 | 20,23 |
D3S1358 | 16,17 |
D5S818 | 11,12 |
D7S820 | 8,9 |
D8S1179 | 10,11 |
D13S317 | 8,11 |
D16S539 | 12 |
D18S51 | 13 |
D19S433 | 15,15.2 |
D21S11 | 28,32.2 |
FGA | 18,24 |
PentaD | 9,14 |
PentaE | 7,14 |
TH01 | 9.3 |
TPOX | 8 |
vWA | 15,17 |
D6S1043 | 11,18 |
D12S391 | 18,21 |
D2S441 | 10,11 |
參考文獻
- 《蘭州大學》 2013年
- 摘要:目的: 將UMSCs與U87MG細胞體外共培養,模擬膠質瘤生長的微環境,研究探討UMSCs...
- 《西北國防醫學雜誌》 2019年03期
- 摘要:目的:研究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(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...
-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> 2020年6期
- 摘要:目的 研究穿心蓮內酯(andrographolide,AND)對人膠質瘤(Glioma)細...
- 查看完整內容 >